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大家好,我是明明今天想要介紹給各位的一本書中文叫做《轉變之書》這本書清楚的解釋了在人生當中所謂的改變和轉變這兩者有什麼不同根據作者的定義改變是發生於外在轉變則屬於內在的心理變化轉變是我們為了因應外在的變動所進行的心理調整
而我想要推薦這本書的原因可以從這本書的英文書名說起它的原文書名叫做《transitions》也就是過度期的意思我們的一生不可避免的會面臨許多形式的結束例如失去所愛的人事物或是得到不治之症失去健康的保障或是失去自我的信念甚至認同如果我們都把這些歸類為一種死亡
那麼從死亡到重生會是最為灰色最為迷惘無助的一段歷程《transitions》在我個人的閱讀體驗裡它帶著動見溫柔而細膩地陪伴著讀者去一步一步完成這樣的過度期當我們身處於死去但尚未活來不知道鏡頭在哪裡的時期
我覺得這本書也很適合在夜深人靜或是各種孤單寂寞覺得冷的時刻成為符為我們的暖暖包以下就讓我為你選讀其中的幾段文字
在很久以前的原始部落裡,除在轉變過程中的人,得離開村莊,前往陌生的森林或沙漠帶上一段時間,斷絕所有聯繫。舊的身份被剝奪,也無法再過曾經昔日為常的生活。這是一段屬於夢與夢交界的時間,一個混沌不明的世界,撲面而來,那是一個無法為之命名的地方,是人世間一片空曠之地,是孕育心自我的空檔期。在現代社會,身處轉變中的難關之一,正是我們已經不再重視生命中這樣的空檔期。對我們來說,空檔意味著什麼也沒有,如果這個什麼是很重要的東西,例如人生的意義、生活的目的,我們通常會設法在最短的時間內把他們找回來。這段尋找的期間,不會被我們當作轉變過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算發生一些不幸的狀況,我們也會巴望著,一切都只是暫時的,人一忍,就過去了。從這個角度看,轉變就好像過馬路一樣,如果一個人本來可以快速通過,卻呆呆站在馬路中間,那這個人真的是傻瓜啊。一旦你離開了馬路的這邊,就應該要盡快的走到對面去啊。不管你想做什麼,都千萬別蹲在馬路中間,小心是。這就難怪我們在轉變的過程中會遇到這麼多的難關。用過馬路的方式來處理轉變,對我們擺脫結束所帶來的痛苦,一點幫助也沒有。
因為,按照這個邏輯,既然過馬路的過程這麼麻煩,我們也許打從一開始就不該過什麼馬路。由於我們誤解,我還缺了處於過路期的經歷和體驗,所以通常只能夠不情願的苦苦的挨過這一段時期。很多處在轉變過程中的人總會說自己需要有時間讀書,或是遠離那些熟悉的,會擾亂心神的一切,但卻說不上來為什麼要這麼做。他們也許會在某個民宿度過一個長長的週末,或是在某個小鎮單獨待上幾天。無論別人怎麼問,我們往往只會告訴那些被拋下的人,我們想要離開一段時間。說實話,通常那個時候的我們也真的只知道自己得離開一下。何況,就算我們巨石一告,說自己要去某個偏僻的地方,對方一定會驚訝地問,你一個人要去幹嘛呢?我們無言以對,因為我們正走在一段人生的黑暗期。我想,我需要一段時間,嗯,好好想一想。我們也許會自知乎乎地這樣說。但結果是,當我們到了自己想要去的地方之後,根本就沒有思考什麼,也沒有得到任何具體的結果。
相反的,我們只是在沙灘,或郵進的街道上漫步,或是坐在公園,或是坐在電影院。我們漫無目的,看著來往的人群,或是天上的雲,我其實什麼也沒有做,回來時我們會這樣說,而且內心裡存在著一點戒備,就怕自己說了不該說的話。然而,在這個轉折時期,什麼也沒做,其實是一件在正常不過的事,你不需要為自己的無為找理由或是辯護,因為過渡期本來就該這樣,當你處於過渡期,日常生活中的種種習慣,都可以理所當然地暫停下來。那些曾經讓我們成為自己的行為,在過去或許是有意義的,但此刻已經失去了意義。在那段什麼都沒做的讀書時間,我們正在完成重要的內心轉變。散步,隨意撕出軸軸,煮咖啡,叔叔停在電線桿上的鳥兒,琢磨琢磨窗戶櫃上的裂縫,做做白日夢,等待上帝來告訴你會發生什麼。我們在過渡期要做的,就是刻意什麼也不做,餓了就吃,困了就睡。
- 作者:好聽書齋月半B組
- 链接:https://sound2024b.vercel.app//article/20240108
- 声明:本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