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 聲音檔
🤗 文章內容

薩提爾的《自我覺察練習》第四章《情緒的正確認知》當你生氣時,你會允許自己發脾氣嗎?還是心中會立刻有不安的感覺?覺得自己應該要理智典,要對人苛刻氣氣的?當你傷心時,你會允許自己哭一場嗎?還是覺得哭也解決不了問題,應該要搖搖緊牙關,趕緊振作呢?我們對情緒以及情緒管理有許多錯誤的認知,心理學家丹尼爾·高曼在《一圖一書》中指出,這次由於工業革命所揭露的大量生產、標準作業程序、自動化等概念都要靠理性思考、邏輯分析的方法來完成,於是世人開始相信,理性比較重要,感性不重要。自此,學校教育多著重理性的訓練,很少教到何謂感性、何謂情緒,以致衍生出許多「四十而非」的觀念。最重要的誤解是,情緒會使我們的行為失控,或至少會讓我們不舒服,所以我們應該壓制它,盡量不要讓它出現。在這樣的誤解下,人們開始學習各種壓抑情緒的方式,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不一致的應對姿態或怪性模式。例如,有些人學會有情緒時就默默不語,避免與人衝突,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討好的關係模式。有些人有情緒時就以責怪他人來避開自己的情緒,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指責的關係模式。
有些人有情緒時就想大道理,嘗試讓理性蓋過感性,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超理智的關係模式。有些人則在有情緒時開始岔題或搞笑,轉移自己或他人的注意力,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打岔的關係模式。對情緒的錯誤認知不僅如此,還包括例如,情緒管理就是要做到喜怒不形於色,或是做到只有正向情緒如開心等等,或沒有負向情緒像是生氣、難過、害怕等等。不會都諾表示EQ很好,工作中的問題只能克理性解決等等。這些錯誤的認知傳奇下來不僅影響個人的身心健康,也會影響人際互動與幸福感,因此我們有必要重新認識情緒。
薩提爾的《自我覺察練習》第四章指出,我們對情緒的認知存在許多錯誤,包括壓抑情緒、避免情緒表達以及僅追求正向情緒等。這些錯誤的認知會對個人身心健康和人際互動產生負面影響,因此有必要重新認識情緒。
- 作者:好聽書齋月半B組
- 链接:https://sound2024b.vercel.app//article/20240120
- 声明:本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